超越漁電共生,打造娛電共生!雲豹能源以綠能落地雙引擎 深耕城市韌性生態鏈

2025-09-08天下雜誌-
太陽光電

全球淨零政策下,台灣綠能轉型如火如荼。然而,發展再生能源並無法僅靠企業之力,如何串聯在地共識與公私協作,驅動城市升級?在「2025天下城市論壇」,雲豹能源提出「綠能落地的雙引擎」的新觀點,從桃園航空城的循環經濟,到嘉南沿海的漁電共生,以企業實踐勾勒未來城市的韌性生態鏈,開創永續多贏的突圍之路。

「AI時代,用電是大爆發的。」雲豹能源永續長暨發言人張建偉一開場,就拋出數據警訊。全球AI資料中心與晶片製造,預估到2030年耗電量將翻倍。輝達更預告,未來幾年全球將打造百座AI工廠,龐大電力需求勢必推升能源焦慮。
 
「如果電廠跟不上需求,只有靠綠電和智慧調度,才能解決。」張建偉強調,AI與綠能不是對立,而是共生。人工智慧可提升再生能源的預測精準度與儲能效率,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效益;反過來,綠電則讓AI產業具備社會責任,避免成為碳排的黑洞。
 
▲雲豹能源永續長張建偉於天下城市論壇分享,透過AI與綠能提供環境共生的未來解方。
 
 
正因如此,國際品牌紛紛加速RE100承諾,微軟、Apple、台積電、華碩等供應鏈大廠都要求2030年前大量使用綠能。再生能源儼然是進軍國際市場的門檻,而發展綠電,將是台灣企業前進世界的重要後盾。
 
雲豹能源參與許多城市淨零的專案,讓綠能與城市共同發展。
 
 
從漁電共生到娛電共生 化解土地與社會矛盾
事實上,再生能源的落地過程,常被外界評為「與農爭地、與民爭地」,沿海漁民抗議太陽能板佔據魚塭,居民也反對綠能設施壓縮生活空間。張建偉坦言,這是產業近年來最大的挑戰,「我們要做的不是把青山綠水變成一片片板子,而是找到真正共生的解方。」
 
於是,雲豹能源推動的 「漁電共生」開出不一樣的營運模式。以台南北門區的案場為例,其170公頃土地、裝置容量128.2MW,不僅每年供應5萬戶家庭用電,還可減碳9.5萬噸;更重要的是,水質透過AI監測氧度、鹽度,養殖效率提升,漁獲價值反而增加,讓漁民從「反對者」變成「合作者」。
 
為了讓共生共好真正「雨露均霑」,雲豹能源進一步提出 「娛電共生」的概念:把綠電結合娛樂、觀光與生活,讓在地生活升級有感。像是嘉義文創園區規劃萌寵樂園、衝浪水樂園,並在其停車場屋頂裝設太陽能板,不僅能遮陽遮雨、發展綠能,更創造就業機會。「讓大家來這裡玩、來這裡生活,自然會接受綠電,而不是把它當抗爭的對象。」張建偉表示。
 
 
桃園航空城 綠能x娛樂的城市新引擎
另一個重量級案例,是正在崛起的桃園航空城。張建偉指出,過去航空城多以物流倉儲產業為主,但雲豹能源要打造的是循環經濟與永續生活的場域。
 
因此,雲豹能源在航空城打造多功能場館,將結合展演、運動與航空博物館,甚至有90間客房的旅館。停車場屋頂將全面加裝太陽能板,既供應綠電,也改善城市熱島效應,預計2028年完工。未來,每年將有上萬人次來此觀光與消費,產值高達800億元,還能創造1.2萬個就業機會,讓發展綠能變成城市的娛樂與生活基礎建設。
 
 
從動物園到籃球場 用生活帶動永續
雲豹能源的足跡也蔓延到各地生活場景,包括台北木柵動物園、海生館,乃至嘉義文創園區,都導入太陽能與綠能設施,讓旅遊也能為企業「賺ESG分數」。
 
此外,雲豹能源以「雲豹職業籃球隊」成為另類永續推手。2022年簽下NBA巨星霍華德時,全台掀起「魔獸旋風」,單場賣出1.5萬張門票。張建偉說:「我們希望藉由運動,把更多年輕人帶進永續議題。當他們為球隊加油時,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再生能源的重要。」
 
「做任何事情,不是要做得多大,而是要走得多遠。」張建偉認為,再生能源是一場世代接力的長跑,無論是風電案場、光電案場都需要長期的社會溝通。透過「漁電共生」、「娛電共生」,他希望讓永續發展不只是綠能、綠電,而是能帶來快樂、就業與地方繁榮的生活日常,催化城市的韌性與幸福感。

 


▲雲豹能源透過建設、漁電共生、娛樂活動參與等多元方式,驅動城市永續發展動能。

 

【天下雜誌】超越漁電共生,打造娛電共生!雲豹能源以綠能落地雙引擎  深耕城市韌性生態鏈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