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候變遷造成暴雨、高溫 看天吃飯的漁民一次慘賠600萬? 靠「這招」讓土地多用,養殖戶:魚塭不只養魚,還降低成本!

2024-03-26今周刊-
太陽光電
文蛤養殖如何與光電共生?
 
台南北門區蚵寮段的養殖戶葉福順,從事養殖文蛤工作,北門蚵寮段是海埔新生地,幾乎80%的土地都用來養文蛤,這裡養的文蛤就靠純海水,水質也非常好,到了收成時期,他每天凌晨3、4點天色未亮就開始工作。
 
對於漁電共生來到台南北門開發落腳,葉福順起初因為不了解而憂心,「一開始聽到光電,當時地主說要跟太陽能廠商合作,第一個直覺就是我們可不可以再養殖,養的魚、蝦、貝類會不會因此不好養,養得不健康。」這些疑惑也是當地地主、漁民心中共同的擔憂。
 
雲豹能源在台南北門開發的全台最大漁電共生案場,占地面積是170公頃,裝置設備容量是128MW,總發電度數約1.8億度電,可以提供在地5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,但光是前期在跟漁民、跟地主的溝通,花了將近4年時間,為了取得他們的信任,雲豹能源永續長暨發言人張建偉每星期親自南下,跟漁民們「話家常、搏感情」,聽取當地居民意見。
 
同時負責與當地居民與漁民溝通,雲豹能源專案工程師李承栩從一開始台語「不輪轉」,到現在可以跟漁民們侃侃而談,李承栩坦言,漁電共生是漁業跟光電業是兩個不同的產業結合,業者更需要站在漁民的角度思考,再將彼此的想法溝通,才能達到平衡,讓漁民們願意接受並建立信任。
 
▲養殖漁民葉福順(左)與雲豹能源專案工程師李承栩(右)互動就像家人。
 
 
推「原地原養」 取得漁民信任
 
雲豹能源秉持原地原養,依照法規光電遮蔽率40%的限制,將太陽能板架設在魚塭的土堤邊坡上,張建偉也提到,「儘量不改變原地放養的空間,幫養殖戶增加遮陽擋光的遮蔽物,而當鋒面來襲的時候,光電板更適當地把風切切掉,減少風勢直擊魚塭造成養殖作物的損失傷害。」
 
對於漁電共生的想法,葉福順肯定地表示,「雲豹能源跟漁民就是互相溝通彼此的需求,他們也都會配合,像今年我們已經養了一年了,跟以前都沒有差別,養的速度也是不輸以前,牠的規格、尺寸都沒有差啦!」
 
與葉福順並著肩走在北門漁電共生案場旁,捧著手上剛從魚塭裡收成而來的一顆顆長得肥美飽滿的文蛤,張建偉有感地表示,「我們不只是在臺灣做再生能源,同時是幫世界做降溫,讓更多人認識光電的好。」
 
▲雲豹能源永續長暨發言人張建偉(左),與葉福順(右)並肩走在北門漁電共生案場。

 

閱讀更多內容
【今周刊】氣候變遷造成暴雨、高溫 看天吃飯的漁民一次慘賠600萬? 靠「這招」讓土地多用,養殖戶:魚塭不只養魚,還降低成本!

 

 

top